top of page
作家相片Yihung Kuo

與寶寶多接觸,除了安撫更能幫助發育 - 研究顯示,觸摸安撫的最佳頻率是...


每個人初爲父母時,聽到寶寶的啼哭,都會本能的把他/她抱起來安撫。一次、兩次 …… 無數次以後,我們也許會懷疑,是不是抱得太多了?是不是要換種方法?到底怎樣安撫哭鬧的寶寶?近來的科學研究成果告訴我們,嬰兒要平靜下來,不僅僅是要他看到、聽到、聞到你,而是要他的身體感受到你的身體。


我們先從 “抱寶寶” 這個父母的本能行爲説起來。其實,“抱寶寶” 不是人類特有的行爲,所有哺乳動物都有這個母嬰之間的本能,只不過在動物身上,往往表現為舔舐、母嬰緊靠在一起等等。研究 [1] 證實,“抱寶寳”會引發嬰兒體内中央神經系統、運動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的一系列反應,從而使他安靜下來,而這種反應鏈是所有哺乳動物通過進化過程所繼承下來的。換言之,嬰兒啼哭 – 父母把嬰兒抱起來 – 嬰兒滿意這個過程,並非像某些理論所推測的,是父母和嬰兒之間的 “權力角力”(嬰兒試圖以哭鬧控制父母,如果父母把他抱起來了,便等同一種 “投降”,而如果放任他哭下去,他最終會放棄以哭鬧索取父母注意力的嘗試),而是嬰兒發育過程中的一部分,每個嬰兒都需要這個部分來茁壯成長。

學習各種安撫小孩的技巧,不論是與小孩的目視、大人安穩的情緒、與寶寶對談輕歌、抱/揹在身上輕撫晃動,都是非常好建立親子連結的方式,也能幫助嬰兒各方面的發展。

從進化科學的角度講,“抱” 其實只是這個系列反應的一種應對方式,千百萬年間的進化過程傳遞給人類的,其實是以 “身體接觸” 安撫嬰兒,只不過我們人類手脚分離了,可以使用“抱”這種方式而已。而 “抱” 並不是唯一的方式,甚至未必是對每個寶寶都最有效的方式,而且從實際角度來看,父母也不可能無休止的使用這種方式。所以我們還需要瞭解其他有效的 “身體接觸” 式安撫方式,這包括嬰兒按摩、揹巾穿戴(以揹帶把嬰兒長時間穿戴在身上)、輕拍、摩挲等。


很多研究都已經發現,來自父母(或其他照護者)的這些接觸式撫慰,不僅僅有助於母嬰紐帶的建立,還可以有效的幫助到寶寶發育。比如,至少有超過 1000 份研究就支持在早產兒照護中使用“袋鼠療法”,也就是每天都給予母嬰之間幾小時的肌膚對肌膚的接觸,這會降低早產兒的死亡率、提高他們的發育速度 [2]。又比如,慢慢的撫摸、輕柔的拍撫嬰兒,會幫助嬰兒大腦發育出一種對身體的擁有感,這是嬰兒“自我意識”發育過程中的重要一環 [3]。而就在幾天前發表的一份最新研究 [4] 表明,輕柔的撫摸嬰兒可以減輕疼痛,這種撫摸的最佳頻率是每秒撫摸 1-10 公分,剛好是一般父母本能就會使用的範圍。這份研究還發現,輕柔的撫摸可以激發肌膚表層的一種觸覺傳入因子,讓人減輕疼痛、感知快樂。


身體的接觸,包括抱寶寶、把寶寶穿戴在身上、按摩、撫摸、輕拍等等,都是父母幫助嬰兒發育的方式,在這個身體接觸的過程中,表面上寶寶被安撫了、平靜下來了,而在更深一層,寶寶的大腦在發育、對自我的認知在建立、對空間的感受和身體平衡的發育都在進行著。


 

參考資料:

1. Esposito, G., et al. Infant calming responses during maternal carrying in humans and mice. Current Biology, 2013, 23(9): 739-45.

2. Boundy, E., et al. Kangaroo Mother Care and Neonatal Outcomes: A Meta-analysis. Pediatrics, 2016, 137(1): e20152238.

3. Crucianelli, L., et al. Bodily pleasure matters: velocity of touch modulates body ownership during the rubber hand illusion.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13, 4: 703.

4. Gursul, D., et al. Stroking modulates noxious-evoked brain activity in human infants, Current Biology, 2018, 28(24): R1380 – R1381.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