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一直揹著寶寶會寵壞他嗎?許多研究很明白的顯示,被揹的寶寶與照顧者有很強烈的親密感。在嬰兒時期的需求越能夠被滿足時,相較之下,長大後更容易成為獨立的幼兒、兒童、及成人。另外,常被揹的寶寶比較容易獲得需求的滿足,並且能夠降低 50% 的哭泣。
-
寶寶在揹巾裡面看起來沒辦法呼吸?當一個寶寶被正確的揹著時,她是被緊緊的包覆著、直立的貼在爸爸或媽媽的胸口上。只要寶寶的臉上沒有被遮蔽,她當然能夠正常的呼吸。當你揹著寶寶時並且讓寶寶緊貼著妳的心跳,你會馬上能夠知道妳的寶寶是否規律的正常的在呼吸。
-
天氣已經好熱了,用揹巾不是會更熱?該怎麼辦?現在市面上有很多揹巾開始使用更涼爽的布料會有幫助。揹寶寶的時候如果要維持舒適度,建議妳和寶寶可以比平常各穿少一件薄衣物。在非常熱的天氣,你可以穿無袖上衣並且幫寶寶換上輕薄的包屁衣。使用揹巾的時候,其實能夠減少你的手臂與寶寶接觸的面積,相較之下也就比較涼爽。
-
新生兒可以直立揹嗎?不是應該要橫躺比較好?可能有些認定的直立揹,就是把小孩吊直直的揹著,而且缺乏支持頸部及脊椎,但現在所謂直立揹,跟數十年前觀念已經不同,好的直立揹巾就像是大人雙手,將嬰兒穩定安全的抱在胸口。 例如古早傳統長布揹巾,有許多綁法都能將嬰兒維持在理想的姿勢 (參考 5CM 原則) 並且提供妥善的支撐。近代更多能夠直立揹的揹巾類別:如雙環揹巾、插扣揹帶等,都開始強調並提供對於3個月以前嬰兒所需的支撐。 符合人體工學的直立揹法,並不是完全吊直直的,而是讓嬰兒如趴睡般趴在妳的胸口,並且以揹巾取代你的雙手支撐住寶寶。這種揹/抱法就如同典型早產兒所使用的袋鼠治療法,肚子面對肚子的抱法。
-
聽說長布揹巾很複雜?對於新手爸媽來說,很多事情都需要練習!就像妳可以學會幫好動的寶寶換尿布、正確的安裝嬰兒汽座、或是整理好外出用的媽媽包,我想,你一定能學會如何安全的用長布包裹妳的寶寶。而且,學習綁長布的同時,也是你和妳寶寶很優質的親密時光!
-
店家裡滿滿揹巾,也可以免費試揹,為何需要上課付費?若你打算使用揹巾,並且希望獲得揹巾為你與孩子未來 1~3 年內 (甚至是更長遠的) 的各種好處,這是需要學習的一門知識與技巧。揹巾並不只是一個攜帶寶寶外出的背包而已,要如何符合親子人體工學,同時照顧到嬰兒的生理健康發展,並且利用揹巾取代你的雙手輔助育兒生活的點點滴滴,你需要經驗豐富且受過專業培訓的揹巾穿戴講師/顧問,面對面的花一些時間,了解需求、挑選適合你們的揹巾,並且學會正確的使用與調整技巧。
-
什麼是揹巾穿戴?“Babywearing” 一詞是 1980 年代,Dr William Sears 太太 Mary 所創造的。結合 Baby + Wearing 兩字的意思就是形容:揹小孩,就像是穿衣服一樣多麼自然的事情! 2015 年末,我們將 Babywearing 取名「揹巾穿戴」,盼望傳遞完整揹巾育兒的觀念與生活態度。抱小孩最自然不過,而且是符合嬰兒需求的一個行為,如何高品質的抱著小孩,同時降低家長的負擔,這就是揹巾最基本的功用! 早期,為了求生活,媽媽需要無時不刻把小孩揹在身上,與我們行動著。這自然的舉動,動物界裡有太多印象深刻的畫面,而人類歷史有多久,它就有多久,不同的種族、國家、文化、或生活方式,都有不同的穿戴方法。父母們找到最適合的方式,將寶寶揹抱在身上,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寶寶與我們之間是沒有距離的,透過彼此的依偎,我們互相傳遞了體溫,傳遞了愛,建構了安全感。 除了把揹巾當作最基本運輸或輔助抱小孩需求的工具以外,透過認識揹巾穿戴,我們也希望幫助家長利用不同揹法及揹巾款式(前,側,後,不同角度揹法)提升大人與小孩的生活品質,主動透過揹巾以良好的姿勢搭配動作進而促進寶寶發展里程碑~對於慢飛天使寶寶,揹巾穿戴也能有所幫助!
-
4個月內的嬰兒如何在直立揹時保護頸部脖子?4 個月內嬰兒頸部發展還不夠完全,若希望揹著小孩雙手放開行動時,直立揹還需要多一些頸部支撐。 通常指的頸部支撐,是讓嬰兒脖子後面 (耳朵最上緣以下) 有一塊有厚度且有足夠支撐力的布料護著,避免在行動時,因為脖子的力量還不足夠而讓寶寶的頭快速的往後倒。這塊脖子後的支撐不能太緊,需要保留一些空間,讓寶寶還是有機會活動/運動他的頸部肌肉,甚至自主改變側臉的方向。而真正能固定頸部的支撐是位於上背肩膀的部分,揹巾必須能穩定的將嬰兒的肩膀固定住。 有些揹巾有頭部或頭頸支撐墊,如果因為寶寶體型較小,而此支撐墊蓋住整個後腦勺 (超出耳朵),這樣的支撐有時可能並沒有實際提供頸部與肩部足夠支撐,反而遮蔽了大人的視線,無法確定寶寶背部是否過於彎曲而不符合揹巾安全 5 字訣。
-
可以直接告訴我哪條揹巾最好嗎?沒有「最好」的揹巾,只有最適合你跟你小孩配對的揹巾。 每個人的使用需求與體型配對都不盡相同,揹巾穿戴就像是穿衣服一樣,有些衣服會挑身材,而有些揹巾類型更是會遷就大人小孩的身形而需要合適的選擇版型及學會正確的操作方式。 如果你希望了解揹巾穿戴,建議花一些時間先看看文章、了解社團說明的 5CM 指標,然後去試試看你中意的揹巾款式。 合適的揹巾最基本要符合: 1) 能夠調整到貼身 (你與寶寶) 2) 揹得夠高 3) 款式及揹法要適齡 4) 小孩姿勢符合人體工學、大人站姿正確利用上背肌肉出力承重 5) 符合你的生活習慣使用 網路上大家互不相識,特定品牌支持者或部落客分享參考就好,別人的喜好也有可能是因為反應在操作正確與否上,如果你希望能夠儘快找到適合你的揹巾、甚至避免花冤枉錢,建議參加揹巾Fitting、團聚、或揹巾圖書館工作坊等課程。
-
沒有 5CM 小孩就會受傷嗎,有那麼嚴重嗎?“Safety for Baby is to Help Them in Proper Development. Survival is NOT Enough — Quality of Life is More Important for the Future Life of Baby.” -Ulrike Höwer, Die Trageschule 關乎嬰兒的安全,我們應該要主動促進他們的健康發展,只是生存著並不足夠。孩子的未來需要有品質的生活,被動的 “等待” 嬰兒成長,並不符合嬰兒發展需求。 每位家長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沒做到最好也不見得會「害到」 孩子。育兒生活非常多元,對於小孩的發展與刺激需求,也不侷限於在揹巾裡面。但當我們在討論揹巾穿戴時,我希望傳遞我們所認知理想的行為,讓家長了解並且在揹巾育兒生活中,「有意識」的做出家長當下可接受的決定。 就好比選擇符合人體工學的椅子,或一般板凳的概念,如果你理解什麼姿勢最符合人體需求,就算使用板凳,你也可以有意識的適時調整自己的體態與坐姿。 不過因為小嬰兒自我操控的能力還不足,而倘若嬰兒每天在揹巾裡有一定程度的時間,我建議家長還是盡可能以 5CM 的大原則選擇並使用操作揹巾。 5CM 的原則包含了安全與人體工學及舒適度的考量,而除了揹小孩攜帶外出或哄睡的基本需求以外,更深層的探討則是如何讓家長透過揹巾「主動的」、「有意識的」促進嬰兒期的發展需求。 嬰兒從 0~12 個月,每個月都有天生設定好必須達到的里程碑,學習必要的技能。這個期間我們必須協助嬰兒獲得足夠的活動與刺激,同時讓無意識的「原始反射」整合發展成為有意識的「行為動作」。 嬰兒的發展需要有意義的身體活動、而這些動作必須建立在良好的姿勢下,搭配有意義的互動才能夠達到。透過寶寶各階段理想的姿勢與揹法,寶寶能夠在揹巾內獲得一個良好且平穩的平衡環境、促進活動的支撐施力框架、減少原始反射的發生、並且促進健康髖關節的發展、降低扁頭綜合症、更能提升寶寶對於自我身體的意識。
-
什麼是 IHDI 認證?IHDI 全名是 International Hip Dysplasia Institute 國際髖關節發育不良協會。此協會成立的宗旨是希望降低因爲新生兒髖骨不穩定及先天性髖骨脫臼所造成兒童及成人的生理、社交活動與經濟上的壓力。而因為正確的使用直立揹揹巾是能夠提供髖關節健康發展的姿勢,因此,該協會針對市面有送樣的揹巾款式執行使用的評估。 IHDI 明確的聲明,協會是不會替商品「認證」的。 該協會列出它們「認可」使用的產品,說明特定揹巾在使用說明書的指示下使用時,是否能夠讓嬰兒達到髖關節舒適的姿勢。據我的理解,協會的標準是當寶寶在揹巾裡面時,膝蓋與屁股能夠達到平行即認可該揹巾是能夠達到髖關節健康姿勢的揹巾。我認為這其實是較低的標準,9 個月以內較理想的姿勢應該膝蓋必須高於屁股,且需要讓幫寶寶完成一個深蹲/翻轉骨盆的姿勢。 協會的認可並不是說該產品一定符合髖關節健康,每個小孩體型不同、每個家長是否操作正確都會有影響的。
-
橫揹、直立揹、面內、面外、側揹、後揹 — 這麼多揹法,那種比較好?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 談到揹法,除了適合大人小孩的習慣與行為以外,還需要評估嬰兒的年齡階段、里程碑需求,與相對應使用的揹巾款式是否能夠提供足夠的支撐。這邊無法一一解說,基本上會建議挑選符合人體工學的揹巾款式後,參照廠商說明書建議的方式使用。 希望傳遞的觀念是~ 每種揹法都很好,而且都很需要,建議多學各種揹法,儘量頻繁地在合適的情況下使用各種不同揹法來幫助寶寶獲得最多層面且合乎需求的發展刺激。 「前揹面外」是目前較受爭議的揹法。通常前揹面外受限於揹巾款式的設計,這個姿勢很難達到符合孩子人體工學的姿勢 (*2007 目前國際市面設計面外可達M字腿的插扣揹帶款式有 Ergobaby360、WMM 3P3 Pao,但還是可能受限操作與體型),小孩的重心外移也容易造成產後媽媽負擔過大;另外一個層面則是顧慮到面外揹會對嬰兒造成過多的刺激,大人無法即時觀察小孩的情緒,小孩也不容易自我安撫 (例如在其他揹法嬰兒可以自主選擇趴在大人身上休息)。 綜合上述考量,通常建議面外揹不超過20分鐘,或是限制在安靜家中室內或在大自然沒有過多刺激的環境才使用。 「橫躺揹法」目前也是較多單位建議避免使用的揹法,尤其針對 3 個月以內頸部發育未完全、自主能力不足的小嬰兒。主要原因是在腰間橫躺較容易因為揹巾布料鬆弛、寶寶姿勢容易因而阻礙呼吸,若要用這個揹法,家長需要特別注意。
-
為什麼寶寶放入揹巾就哭?嬰兒哭的原因很多,通常不是因為揹巾。 先不談揹巾操作的熟悉度 (當然操作者越不熟悉操作,寶寶感受得出來也會緊張),關於寶寶哭與揹巾使用的關聯性,希望大家都了解,揹巾不是一個把寶寶放進去就可以期待寶寶能乖乖睡著的神奇物品。 寶寶為什麼哭,如果家長不知道,其他人更沒有辦法知道,媽媽/或主要照顧者一定最了解自己的寶寶 (有經驗的其他媽媽頂多能猜測)。在揹巾裡面哭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性,太熱、肚子餓、緊張、想睡、習慣特定人抱、找媽媽,等等生理或心理需求。 如果寶寶的生理心理需求都照顧到了,再來看看是否因為揹的姿勢可能造成寶寶不舒適? 建議對於揹巾操作還不熟悉的家長,能夠先用假娃娃多多練習,一開始使用揹巾時儘量挑選寶寶心情好的時侯來嘗試,讓寶寶使用揹巾的體驗是正向的。 好的揹巾能替代爸媽的雙手,但安撫寶寶這件事情,其實不只是靠雙手喔。真正的哄睡神器,是寶寶的主要照顧者。
-
如何比較揹巾,該追求什麼功能?有些揹巾特色對我來說是優點,但對你來說卻可能是缺點。 光看文字形容也不一定準確,感受是需要實際使用後才知道的。 透氣、散熱、輕盈、穩定、快速、可微調、柔軟、堅硬,防水、親膚等等各種揹巾特色通常同一個產品無法全數兼顧,挑選時難免需要妥協。我建議,了解自己及小孩最大的真正需求,同時考慮這條揹巾其他家庭成員是否也會用到,選擇最適合你們的就好。往往,一條揹巾是無法滿足育兒生活多變的需求,挑選合適的揹巾2條甚至多條的搭配使用,是許多家庭揹巾育兒的選擇。
-
團長推薦腰凳給嬰兒直立揹嗎?我個人認為目前市面上的「常見腰凳揹帶」與「傳統揹巾揹帶」最大基本上的差異是: 【傳統揹巾/揹帶】基本上是柔軟布料的結構,可以調整包覆嬰兒身軀替代大人雙手,將嬰兒固定在平常抱小孩的位置並且提供足夠支撐,能夠在嬰兒持續成長的不同階段,調整揹巾/揹帶來符合並且固定維持嬰兒良好姿勢、因應揹抱的需求來使用 ~ 是用揹巾抱著嬰兒的概念。 *傳統揹巾類型有:長布、雙環揹巾、烏龜揹巾、插扣揹帶等。 【常見腰凳揹帶】基本上是下方有個固定尺寸且偏硬的凳子繫在大人腰上,再透過拉鍊或扣子以一塊布料將凳子固定住並且揹在肩上。因為底座是個硬凳子,無法像軟布一樣調整並包覆支撐寶寶臀部及大腿,因此操作上受限於腰凳背帶基本的設計 ~ 是讓嬰兒坐在凳子上的概念。 我會提醒家長需要注意的是:嬰兒有能力獨自坐著的時期大約是在 6~8 個月的時期,而就算在這個時期,嬰兒生理發展「能坐」的目的,其實是為了爬行以及將來的站立走路。因此,我並不鼓勵讓嬰兒長時間癱坐在會限制嬰兒良好行為及行動的椅子上 (也就是以非嬰兒人體工學的姿勢長時間被限制行動)。 嬰兒期 (尤其在嬰兒身體能力不足前) 在使用任何類型的揹巾、揹帶,我都建議謹記 5.C.M. 原則,儘量讓嬰兒維持在符合嬰兒發展的姿勢。當孩子身體有力量、活動力強時,揹帶不壓迫或限制孩子的行為;當孩子累了需要休息時,揹帶能提供足夠支撐維持孩子良好的姿勢。
常見問答
FAQ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