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hung Kuo
祖先就發明揹巾了!揹嬰兒在身上好處全家人都受益
已更新:2018年10月2日
人類是靈長類動物。靈長類動物不會把幼崽留在洞裡和巢穴中,而是會把寶寶帶在身上到處走。台灣多獼猴,想來很多爸媽都見過猴群到處走時、小猴子是如何緊緊巴在母猴子身上的。脫離叢林或洞穴的環境,我們本質上仍然是那個在嬰幼兒期,要巴著父母的靈長類生物,而我們又發明了工具,於是,在200萬年前,人類的祖先就發明了揹巾。
根據英國人類學家Timothy Taylor的理論,200多萬年前人類才開始使用工具,而最早被發明的工具裡面,就有很可能是用獸皮做的揹巾。有了揹巾,媽媽們可以長期帶著寶寶,而嬰兒在母體外也能夠靠著母親的肌膚繼續發育,特別是大腦的發育,給人類的智力發展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而母嬰之間這樣的、在靈長類動物中共通的哺育模式,持續了數百萬年,一直到近代的工業革命時期才出現了變化。19世紀,產業革命帶動了社會的深刻變革,婦女從家庭中走出來,與之相伴的,便是要求嬰兒獨立自主的呼聲。
這呼聲越來越高,再加上人類社會製作工具的能力在近兩百年來有了一個數量級的飛躍,新式搖籃、嬰兒車、汽車座椅等等層出不窮,揹巾就這麼落伍了。但是如果我們縱觀人類史,橫看生物圈,我們就會發現,揹巾穿戴,其實不是什麼新事物,只是回歸傳統而已。
揹巾穿戴的好處
我們當然不是說,傳統的就是好的。不過,揹巾穿戴確實有很大的實際好處,而且不少是為科學研究所證實了的。因為揹巾本質上是近似於爸媽抱著小孩,只不過人都是會累的,僅僅靠爸媽的雙手是無法長時間抱小孩,也沒辦法在抱著寶寶的同時做其它事情,而揹巾把爸媽的雙手解放出來,就允許爸媽和孩子有比較長時間的親密接觸。
對嬰幼兒的好處
一、幫助寶寶適應母體外環境、促進發育。
胎兒脫離母體的時候,體外世界與子宮内的環境差別太大了,如果嬰兒能夠持續的在母親的身邊以類似胚胎時的姿勢被呵護著(母親抱著嬰兒或者使用揹巾把嬰兒穿戴在身上),那麽他就會受到比較小的干擾而最大限度的持續發育。事實上,新生兒的發育過程還遠遠沒有完成,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
母嬰關係實際上為嬰兒的自主系統提供了生理調節的基礎。一份1992年的研究顯示,如果一個嬰兒離開母親,他會經歷「心率減緩、體溫下降、睡眠不安、及腦電波變化」,這反映了他小小身軀裡的系統調節功能出現紊亂。嬰兒被迫離開母親後,免疫系統也會變弱,因為他的身體會自動減少合成白血球的數量。當嬰兒與母親重聚後,他的身體又變強壯了。
二、促進依附關係形成。
正確使用揹巾,就如同媽媽抱著寶寶一樣,可以促進親子之間的紐帶和依附關係的形成,而這一點,是有科學研究證實的。
1990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小兒科學的研究者專門針對揹巾中的嬰兒與汽車座椅裡的嬰兒做了比較研究,結果發現,到嬰兒13個月的時